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管理服务 一、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项目分类 (一)企业全面法律风险管理; (二)企业单项主要法律风险管理: 1、公司设立法律风险管理; 2、合同法律风险管理; 3、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管理; 4、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; 5、并购、重组法律风险管理; 6、建设工程法律风险管理。 二、确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,与客户签订《法律服务合同》 确定客户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开展的目标;律师的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;律师与委托人的权利义务分配,其中需明确企业有配合的义务,在项目进行中需提供必要的人员、资料、场地等配合;项目的持续时间;项目的法律服务费用;承办该项目的人员;项目的工作成果。 三、律师制定工作计划,与企业相互配合,进行具体业务操作 (一) 收集法律风险环境信息 1、原则:全面、专业、保密。 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是不断变化的,是个动态过程,应实时变动。 2、方法: (1)查阅相关文件; (2)实地考察及调查企业内部人员; (3)调查相关主体; (4)查询企业监管部门; (5)检索法律法规、政策性文件、重点案例。 3、收集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: (1)宏观环境; (2)企业所在行业自有特征; (3)法律环境信息; (4)企业自有特征; (5)当企业为跨区经营时,需关注不同区域中企业外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之间的差异。 4、 收集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: (1)本企业的基本信息; (2)企业与法律相关信息; (3)企业法律风险相关信息。 (二)了解企业法律风险准则 了解企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、价值观、资源、偏好和承受度等信息,并将其在法律风险识别、分析、评价及应对等后续工作中进行应用。 (三)法律风险识别 1、法律风险识别的内容。包括但不限于: (1)企业内外部法律环境信息中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事件及其背景信息; (2)与该风险事件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变化信息; (3)企业对引起风险事件的控制力,包括控制事件的制度、人员、流程等; (4)可能引发该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; (5)该风险事件可能引发的后果与涉及范围; (6)与该风险事件相关的各方主体。 2、构建法律风险识别框架。 3、编制《企业法律风险清单》 (1)基础信息区。对法律风险事件及相应风险进行描述。 类别、编号、名称。 (2)法律信息区。法律法规、责任和后果、代表性案例集法律处理意见。 (3)管理信息区。企业部门、人员、业务流程、其他主体等进行描述。 (四) 法律风险分析 1、方法和因素:定性、定量、半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方法。 (1)企业开展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; (2)法律风险发生的影响范围; (3)影响范围中的所有因素的可度量程度,包括现有数据资料的完整性,评价模型的合理程度等; (4)企业现有风险控制水平; (5)不同分析方法的工作开展难易程度及开展成本; (6)选择不同分析方法得出结果的可操作性与可参考性。 2、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: (1)引起风险事件的原因及该原因事件发生的频率; (2)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; (3)风险事件发生的后果、后果的影响程度、影响范围; (五) 法律风险评价 1、法律风险评价工作流程: (1)调整并完善企业法律风险准则; (2)将法律风险按照法律风险分析的结果排序; (3)将每一法律风险分析结果与企业法律风险准则比较,依据结果(高于、相同、低于)进行分级; (4)律师根据上述分级结果,结合委托人要求,确定重大法律风险原则,并明确重大法律风险。 2、确定重大法律风险的原则: (1)风险分析结果高于企业法律风险准则; (2)风险造成的后果严重或损失度很高。 (3)法律风险中所含某一项或某几项的风险行为的风险水平很高。 3、确定重大法律风险注意事项: (1)具体的筛选标准不是绝对确定的,应当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; (2)重大法律风险的数量限定; (3)重大法律风险的确定应当从企业总体层面角度考虑。 (六) 法律风险应对 律师应当与委托人共同进行,由双方共同协商选择法律风险应对策略、评估法律风险应对现状,以及制定和实施法律风险应对计划。 1、律师制定和实施法律风险应对计划的目标:有效性、可操作性、统筹性、规划性。 2、律师制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控制措施类型。 (1)资源配置类的措施; (2)制度、流程类或标准、规范类的措施; (3)技术手段类或活动类的措施; (4)培训类的措施。 3、风险点对应的法律风险应对策略:衡量风险控制成本和风险控制收益,决定:规避、降低、转移、分担、接受或其他策略。 (七)、向客户交底并签订保密协议 1、向客户提交工作成果并进行交底。 2、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,确定保密事项和范围。 3、律师回访,了解方案实施的具体情况,进行适当调整。 <--EndFragment--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