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司法部门建议完善快递身份验证 |
作者:Admin
更新时间:2019/6/23 阅览:次 |
|
|
司法部门建议完善快递身份验证 (昆山鹿鼎律师事务所转发)
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/日前,北京高院综合过去一年来涉毒案件的审理发现,如今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隐蔽,如通过快递、“闪送”等物流渠道运输毒品。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公开案件发现,利用“闪送”快递等运送毒品的犯罪分子大多会将毒品伪装。“闪送”方面6月21日回复北青报记者称,“闪送”已经与北京市公安局等部门合作,进一步加强对违禁品的防治工作。司法部门建议快递系统完善实名制以及收件验视制度。
2018年,北京市朝阳法院判决了一起男子利用“闪送”多次贩毒的案件。按被告人何某的陈述,他跟毒友是靠微信联系,用“闪送”交付毒品。
这不是北京判处的唯一一起利用“闪送”运毒的案件。当年6月,海淀法院判处了一起利用“闪送”贩毒的案件,被告人张某龙贩卖甲基苯丙胺100余克,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。
办案民警在快递员的指引下,于2018年1月3日13时许到达揽件所在地楼下蹲守,后发现与快递员描述的面部特征相似的人,随后民警将被告人张某龙抓获,并从其上衣口袋中起获可疑晶体物九包,经鉴定检出甲基苯丙胺(冰毒),净重9.55克。后民警从被告人张某龙位于通州区的居住地处起获可疑晶体物十包,经鉴定上述可疑晶体物中有两包检出甲基苯丙胺(冰毒),净重94.07克。
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靳学军在6月21日举行的“北京市2019年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”上表示,2018年,全市三级法院一、二审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127件,同比增长10.9%。
从案件审判情况来看,北京市毒品犯罪呈现五大特点。其中,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隐蔽。贩毒活动逐渐从“人货合一”转向“人货分离”“钱货分离”的方式。联系方式由电话转向运用微信、QQ等网络通讯工具进行,运输方式也大多通过快递、“闪送”等物流渠道实施。
毒品犯罪链上游团伙化、下游“零包贩毒”成为常态。上游犯罪集团内部组织严密、成员固定、分工明确,下游微量化的零包贩毒越来越突出,不断向各类人群渗透。
事实上,在运毒这一问题上,很多配送员、快递员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犯罪分子利用。
|
|
|
上一篇:
刑诉法大修,公安工作面临重大调整!
下一篇:
没有了 |
|
相关新闻 |
|
|
|
【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本页】【收藏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【返回顶部】 |
|
|
|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5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|
|